在合肥,邂逅一场万物萌发的浪漫

环巢湖湿地栖息的白鹭。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钱茂松 摄

环巢湖湿地栖息的白鹭。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钱茂松 摄

2月28日,在庐阳经开区凌湖路高压廊道公园,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的学生正在梅花园内用版画画春。记者 张正朋 通讯员 赵明 摄

2月28日,在庐阳经开区凌湖路高压廊道公园,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的学生正在梅花园内用版画画春。记者 张正朋 通讯员 赵明 摄

巢湖市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桑玲 摄

巢湖市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桑玲 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位于滨湖新区金斗公园里的数万株梅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市民走到户外,畅享烂漫春光。记者 张大岗 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位于滨湖新区金斗公园里的数万株梅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市民走到户外,畅享烂漫春光。记者 张大岗 摄

奔腾着的春潮在合肥涌动。

早春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春日的闲适与惬意。无论是满城春花似海、草木抽枝发芽、林间绿波荡漾,还是巢湖飞鸟翔集,无不说明生态越发向好的合肥,迎来更加绚烂的春回大地。

“梅”自苦寒来

春光无限好,踏青赏花成了市民春游首选。在城市绿地和游园中,合肥邂逅了一场万物萌发的浪漫。

在匡河公园梅花林,沿岸的梅花争相绽放,潺潺流水相伴,蜿蜒小路蔓延,人们结伴而行,走进了花团锦簇的春天。

繁茂的梅花林中,1400余株梅花沿着匡河依次生长,绵延了近700米,熟悉这里的人们称这里是“梅花小河湾”。“上周这里的梅花就陆续开放,花期一般会持续到3月中旬,熬了整整一个冬天,终于从‘苦寒’中走进春天里了。”摄影爱好者林晔拍摄着形态各异的梅花。

梅花林美不胜收,而一方生长在城中的游园,周边住户推窗就能赏一季春色。

“从家过来不到500米,我每天傍晚都和爱人、孩子一起过来散散步,赏赏梅,这里生态越来越好了,住在附近让人感到幸福。”家住水岸茗都的刘女士表示。这片梅林就位于主城区中,周边有十多个小区,附近的居民出门就可以赏梅踏春。

据了解,这片梅林是2019年打造而成的,以前是匡河的河道护坡,生长着很多杂树杂草。为了保护匡河生态的同时打造亲水空间,园林部门因地制宜在十多公里的匡河沿岸打造了带状的敞开式河道公园,包括这片梅林在内,形成了香樟林、樱花林等“一河十二园”的生态景观群,赢得无数人打卡观景。

同样因梅而负有盛名的合肥植物园,这两天也吸引了大量游人。日前,合肥第二十二届梅花节在植物园拉开帷幕。网红宫粉、朱砂、绿萼、素白……160多个品种5000多株梅花汇成一片花海。

在梅园里有一株特殊的梅花树,是由“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规划并亲手植下的第一棵梅花树。这里还设有“望梅止渴”“看雪听松”等多个景点。漫步梅园,小园香径,粉墙黛瓦,无论是疏影横斜的姿态,还是为有暗香来的味道,或者是五福报春的花朵,都让人流连忘返。

植树节将至,植物园从2月25日至4月29日双休日、节假日推出儿童剧,演出每天上下午各一场,游客们还可以找工作人员认养一棵梅花树,带孩子们植下春色满园。

行舟绿“水”前

前几日,一夜春雨让巢湖的清波更加澄净,早春的环巢湖湿地,颇有一番韵味。

在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出水口,碧波与植被相互辉映,岸边的浅水区内,水生植物清晰可见。拥有如今的美景,得益于十五里河河口湿地项目的建设。

十五里河是巢湖一级支流,作为十五里河入巢湖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十五里河河口湿地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蓄洪水等作用,每天都约有20万至30万方水从这里汇入巢湖。

“项目采用了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手段,实现湿地的水量按比例分流、水质强化净化和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项目运维经理潘永正介绍,“湿地恢复了挺水植物面积54亩、沉水植物面积197亩、鸟类栖息地10.7亩,成功构建水下森林,已经形成以鸟类为高等动物的食物链系统。”

据了解,经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处理后,流入巢湖的水质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

近年来,合肥市高标准推进“十大湿地”建设,去年7月,随着十八联圩湿地三期工程完成,投资近百亿、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全部建成,累计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而在环巢湖周边及环湖沿线,近两年,累计完成造林10.46万亩,种植乔木32.6万株,灌木334.5万平方米、水生植被617.1万平方米,构建起了环巢湖生态屏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如今,巢湖之畔时常聚集着大量游人,他们游山玩水,在龟山公园看日落夕照,在姥山岛远眺大湖风光……尽情感受巢湖这张“最好名片”。

去年以来,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1月全湖平均水质重现Ⅲ类,这是多年来所未见。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持续打造巢湖“最好名片”,要从“变好”向“最好”努力,寸步不让抓紧抓实,久久为功稳步推进,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确保全湖水质较长时间稳定在Ⅲ类,确保持续蓝藻无异味。

飞“鸟”相与还

春风扑面,万鸟翔集。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植物、鸟类数量的明显增加。

春江水暖鸭先知,巢湖水暖鸟先来。在十八联圩观鸟点,人们举起望远镜,捕捉大天鹅、小白额雁、白鹈鹕等珍稀鸟儿的身影,泛着金光的水面上,一群水鸟在阳光下慵懒地游弋,享受着大好春光。

据统计,今年1月巢湖共发现鸟类1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6种,卷羽鹈鹕、渔鸥、普通秋沙鸭、斑背潜鸭、普通秧鸡等成为环巢湖新的“客人”。

“刚开年就记录到如此众多的鸟种实属不易,对比历史数据可谓是天壤之别。2010年的一篇文章显示,从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环巢湖记录到鸟类103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没有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巢湖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组鸟类专家虞磊说道。

春暖花开时节,正值候鸟迁飞季。“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巢湖沿岸湿地将迎来越冬候鸟的迁徙高峰,它们告别这片水域后,一路北上,返回北方繁殖地繁衍后代,待秋季和初冬时,再结伴而还。”在巢湖沿岸的半岛国家湿地公园,观鸟爱好者钱茂松正聚精会神用镜头记录着准备迁徙的水鸟。而在他头上的蓝天,一群鹬鸟腾空而起,迈上北迁的旅途。

无论是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东方白鹳,还是有“凌波仙子”美誉的水雉,十余年的观鸟历程,让钱茂松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小客人”如数家珍。他的摄影作品经常被刊载在本地报纸、杂志的摄影板块,“这些鸟儿是如此生动可爱,我想告诉所有人,它们需要人类的保护。”

2月19日,合肥肥东十八联圩湿地自然保育科普基地正式揭牌。这里将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市民开展自然科普讲座、湿地生态考察等活动,打造湿地生态科技教育特色,携手市民共同呵护巢湖候鸟和巢湖湿地生态环境。

“如今,环巢湖湿地已然成为候鸟的天堂,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些可爱的‘小客人’,与这些鸟儿和谐相处。”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会长侯银续介绍, “希望通过珍鸟会和十八联圩湿地的自然教育合作,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巢湖候鸟,关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携手保护巢湖这一片自然乐土。”

寒意一天天退去,春的温暖和生机来临。春在天地间,河流开化,绿意萌动;春在人心间,人勤春早,抖擞精神。昂扬向上的,不只是大自然里的生命力,还有人们心中对美好的憧憬与希冀。

·记者 潘子璇·

相关推荐